邮箱:eduzkxx@163.comcom
庾向荣
在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地区自主选拔录取面试中,从1579名参加“复旦水平测试”学生中脱颖而出的200名浙江考生参加了面试,其中100人将获得复旦浙江地区的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值得一提的是,面试提问问题五花八门,“蛋炒饭怎么做”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纷纷出现。(2月15日《青年时报》)
“蛋炒饭”进入名校招生的面试题目,传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是吃不开的,要想成为一名名校的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但是,会做“蛋炒饭”并敲不开名校的门。
从表面上,一名考生因为熟悉制作“蛋炒饭”的流程而幸运地免试进入复旦的校门。但实质上看,这样的幸运不会随意地降临到每一位面临高考的学生身上。这些幸运儿之所以能够成为幸运儿,就在于他们在此之前就有着“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荣经历,他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这场游戏中的佼佼者。
能够参加“复旦水平测试”的这1579名考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高手,否则他们就无法在十几万名考生中胜出,无法获得参加复旦自主招生的资格。此后,他们还要通过复旦组织的测试,成为200名能够参加面试的幸运儿,这一过程的淘汰比例将近90%。而面试过程,还有50%的淘汰率,能够笑到最后的,必然是其中的精英。
可是,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应付考试尚且力不从心,哪里还有精力来“关注社会”?如果“考分是学生的命根子”这一标准不会改变,那么保考分舍其他的现状就不会有任何改变。分数的价值是至高无尚的,只要在高考中得个好分数,哪管它会不会做“蛋炒饭”。
在现行体制下,只凭会做“蛋炒饭”是决不会敲得开名校的大门的,甚至,敲不开一所普通高校的大门。这就是摆在所有考生面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