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eduzkxx@163.comcom
将爱心传递下去——内地首个农民工子女访港团启程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徐寒梅 李玉生)7月15日,由南都基金会项目总监兼新公民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刘洲鸿率队,首个农民工子女访港团从北京西站启程,前往香港参加由突破机构组织的一次活动。 就在前几天,北京市行知新公民学校的社工室格外热闹,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在争相传看一叠深蓝色封皮的“小本子”——这是这群农民工子女第一次拿到这种“小本子”——港澳通行证,他们将以“爱心大使”的身份访问以前做梦也没想到的一个城市——香港。 行知新公民学校的首位驻校社工、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的姜慧雨则是这次活动牵线人。一年来,她和她的社工团队带着行知新公民学校的孩子们快乐成长,成立了“爱心大使”队,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透过发展性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 小鹏是这群“爱心大使”中的一员。一年前,小鹏是一个敏感而内向的孩子,从老家河北来到北京3年了,一直就读于私立的打工子弟学校,一直很小心地与别人保持着距离。然而,他在一年前的暑假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2007年暑假,一群来自香港突破机构的义工在行知学校组织了一个叫做“你往哪里去?”的暑期成长营,与小鹏一样的近30名农民工子女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他们探索自己的优点,感受到了大都市人们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小鹏觉得自己内心的一扇窗户被打开了,“义工”从此成为小鹏心中一个神圣的词汇。 开学后,香港的义工回去了,但是“爱”留下了,留在了这群少年的心中,并在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继续传递着。没过多久,小鹏和他的十几个同伴一起,成了校园里的“爱心大使”:他们会扶起摔倒的同学,会轻轻安慰哭泣的同伴,会帮低年级的同学打水,会留心身边朋友的点滴需要。“虽然有时候帮助别人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可就是这举手之劳,却体现了人的爱心,也正是这种爱使我成长”。小鹏说。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爱心大使”还来到北京中心区街头,协助发放公益报纸,他们这样说:“我的父母都是出来打工的,没有多少钱,但我们依然可以为灾区人民做一些事情。”来自四川的“爱心大使”小宇还倡议在行知新公民学校成立一个“四川老乡会”,来团结和鼓励来自四川的同学们。小宇现正在为他的“四川同乡会”忙碌着。 2007年7月,在香港义工临走前,曾与这群农民工的孩子一起许愿,希望有一天能共聚香江,传递爱的种种美好……如今,这群农民工的孩子真的要圆梦香江了。 (责任编辑 李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