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eduzkxx@163.comcom
新华社记者吴晶、赵超、刘奕湛
9月10日,中国第24个教师节。因为那场特大的地震,因为那些英雄的教师,这个节日不仅带着绵延的思念,更怀着深深的敬意。
8月22日,在青岛援建的板房教室里,高三学生在听老师讲课。当日,北川中学新一届高三学生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有各类板房725套,可容纳2600余名学生生活、学习。这些板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包括音乐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空调。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老师,我们想您!
5月12日清晨,太阳早早地爬起来,照在北川中学宁静的校园中。
下午2点15分是北川中学的上课时间。因为学生90%住校,上课铃打响时,除了几位请假看病的学生外,学生都到齐了。
物理教师张家春正在实验室给初二(1)班的学生上课。来校执教才3年时间,他已为学校在市里拿了几个奖,再加上为人幽默,上课时不时讲点笑话,被不少同学称为“搞笑帅哥”。
第一次给初二(1)班上物理课时,张家春就扭动着身子和双手,用夸张的声音模仿水沸腾的样子,从此这个班又出了不少物理爱好者。
这天,穿着一件紫色衬衫的张家春,拿了一个指南针给大家讲磁原理。但学生们看到那根针一时指向南,一时指向北,或者干脆哪里都不指,乱摆起来,大家以为又是爱开玩笑的物理老师在玩什么“把戏”,就劈里啪啦地为张家春鼓起掌来。
一阵笑声过后,突然,地面晃了起来。张家春在讲台上站不稳,学生也在座位上坐不稳。
紧接着,轰隆隆的闷响从地底下传来,像一只怪兽在咆哮。教室开始剧烈摇摆,时而上下,时而左右,粗粗细细的水泥碎块纷纷脱落,发狠似的往下砸。
学生们吓呆了,一片惊叫!
张家春一看这情况,赶紧冲学生喊:“地震了,快跑!”又赶紧把教室门拉开,退到讲台上,指挥学生向外撤。有些学生身子发软,迈不开腿,张家春就跑过去,连拖带拽往外推。
实验室在一楼的第一间。很快,上面楼层被撕裂,石头和水泥块泼水般往下倒,边上的墙体不断往下压,教室门框吱吱呀呀着开始变形,很快就要垮下来。学生逃生的通道眼看着就没有了,张家春一下子冲过去,用自己的双肩扛起门框。
一个、两个、三个……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从他的双臂下穿过,跑出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奔向不远处的操场。有的一边跑,一边回身望着老师。
老师,低着头,承受着不断掉下的水泥块,灰尘包裹着他的脸,看不清他的表情。只听得他大喊着:快!快!再快些!
最后逃出来的四个学生没来得及再看老师一眼,因为教室坍塌的瞬间,老师用脚把他们蹬出了门外。
五层的教学楼轰然垮下,张家春和那扇门在瞬间被吞没……
扛住门框的臂膀、揽住学生的双臂、指着学生逃生方向的手、顶住砸下来的房梁的脊梁……在地震灾区,每一位英雄教师最后的姿态,都定格为人们心中永恒的雕像。
“一个也不放弃”,无数的灾区教师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地震到来时,履行了他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和精神操守,他们中的很多人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有一种“教师精神”却从此在废墟里崛起,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7天后,在绵阳市的应急避难帐篷里,学生们还在想着张老师和他的指南针。他们以为,老师只是受了伤,不久就可以出院。
一个学生写信说:“我们想您,希望您早点回学校来。”
这些信,没有一封填得上地址。但学生们多么想知道:老师,你在天国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