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eduzkxx@163.comcom
江苏省174家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后,不少场馆仍旧冷清
公共文化场所免费之路怎么走
国庆长假,南京博物院迎来了众多参观者。一名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告诉记者,这些地方现在免费开放,前来参观方便多了。
今年5月,江苏省公布了首批174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自相关场馆的数据显示,各场馆实施免费开放后,客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很多参观者表示,“这是真正让老百姓受益的好事,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充分发挥免费开放政策的效益,还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
免费开放深受欢迎
实际上,江苏早就尝试免费开放有关文化场馆和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2004年起全面免费开放,至今已有4年,免费接待参观者近780万人次;雨花台烈士陵园今年4月4日清明节免费开放,当日接待参观者18万人次……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免费开放让更多百姓走进了博物馆、纪念馆,人民群众需要免费的公共文化场馆。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学生群体占了相当比例。在纪念馆的留言处,记者发现大部分的空间被学生的话语占据着,“勿忘国耻”“中国加油”的词句不时出现。可以想象,这种环境的熏陶和思想的净化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
今年年初刚实行免费政策的南京博物馆,免费前后有着明显的变化。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王奇志说,过去是旅游团多、单位组织多、学生多,而现在则是老人多、孩子多、一家人多。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办公室主任曾川宁告诉记者,免费开放带来的实际好处之一,就是一些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和低收入家庭成员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来了。
热闹之中也有冷清
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不远的南京云锦博物馆,同样是免费开放的场馆,参观者却不是太多。记者了解到,这个云锦博物馆依托于南京云锦研究所而建。博物馆占地不大,一栋楼中只有二层摆放着一些明清时代的展品。由于丝织品不易保存,大部分展品是复制品,所以对普通参观者的吸引力似乎不大。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活化石”美誉的南京云锦无法走进民众的视野,的确是一种遗憾。
同样列于第一批免费开放文化场馆名单中的南京大学校史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南大校史馆开馆3年来,参观人群仅限于一些专业人士,尚未走向大众化。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后,该馆的参观人员没有明显增加。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也隶属于高校,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馆内文物主要包括6000多年前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石器、石刀、石斧,8000多年前驯养的家禽骨骼等实物展品,还有大量的模型和实景图片。该馆建成以后,吸引了各个方面的参观者,但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特点,该馆目前以接受团体预约为主,个人参观者难免感觉不便。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对照免费开放的要求,专业场馆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而综合性场馆遇到的是另外一些难题,如接待压力过大、场馆服务水平不高等情况。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过去我们接待的参观者,很明显以具有专业知识的圈内人士为主,而免费开放后,我们更多面对的则是一些普通群众,所以我们的展览内容和服务方式必须有所改变。”
可持续发展还需努力
“几年前,我们就着手加强陈列展览的力量,在以前陈列部的基础上率先成立了陈列艺术研究所。经过几年的发展,研究所已涵盖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展览制作和布展等各环节,具备了独立承办各类大型展览的能力,并为兄弟省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供大量服务。”龚良说。
在龚良看来,南京博物院完全可以承受目前免费开放带来的客流量的压力。“免费开放的初衷是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展览,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原有的体制下,在对文化产品的包装、把文化成果转化成优秀的展览、让更多的公众知晓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们急需引进和培养展销、营销方面的人才。”龚良说。
可以看出,南京博物院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免费开放以后面临的挑战,并且已经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免费开放以后,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江苏党政部门对相关文化场馆提出的统一要求。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局长瞿卫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公众包括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理念也亟须提升。现在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提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些文化场馆就是一种课堂,参观文化场馆就是一种学习。只有当参观文化场馆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时候,免费开放政策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瞿卫星还认为,目前,对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这一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形成舆论声势,提高相关政策的社会知晓度。(本报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秦岭 施淑)
《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