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eduzkxx@163.comcom
这是据称“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大规模延期高考”的首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经四川、甘肃两省人民政府慎重研究,并经教育部同意,确定四川省6市州45个县和甘肃省17个重灾县市的高考延考,时间为7月3日、4日、5日。
“延考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抗震救灾和灾后信心的重建,必须特事特办,确保公平。”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据他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延考极为重视,教育部于5月13日就启动了高考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领导特别提出对灾区要“特事特办”。
行动折射思想,思维体现理念。全新时代的“非常高考”,无论考题、考生还是考试,每一处变化其实都意味深长。
“非常高考”第一天,本报特派记者昨夜从温江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考点发回最新报道……
非常考题
“我最想说的”是温暖和昂扬
作文题往往是许多人的第一关注,而记者昨天在灾区高考现场看到的一幕幕,或许也正可作答这道“非常考题”。
和所有如常的高考一样———昨天8时30分,考场门外的警戒线撤离,考生朝考场走去。考场外的显著位置,张贴着考点分布图和疏散示意图。考点门口等待的,是从几十公里外的都江堰赶来的考生家长。都江堰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5月15日,都江堰市政府作出了将高三考生转移到异地学习考试的决定。5月19日下午,4000余名师生一起转移到位于温江区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开始异地复课迎考。
但非常不一样的是———家长来了,记者来了,哈尔滨特警也来了。
而且,考点门外停着6辆公安牌照大客车,和蔼的哈尔滨女特警一边给家长们递水,一边招呼他们上大客车坐:“车上有空调,去上面坐一会儿吧。”
非常不一样的还有,考生家长们在等待时的聊天与想念,也迥异于常———
一位姓龙的妈妈在大客车上边喝水边和记者聊了起来。考试之前,儿子打电话告诉她,不许她赶过来等。“但是我还是悄悄来了,孩子看到我来了还是高兴啊。”她家住在离孩子就读的中学很远的乡下,地震过后,正是农忙,她一个星期也没去学校看过孩子。电话里,她问儿子:“妈妈没去看你,你会怪妈妈吗?”儿子的回答让龙女士既欣慰又心疼:“相信儿子,我已经懂事了。”
“地震以后,孩子知道体贴人了。”有哪一次高考,家长会在万般焦虑的场外等待时间中,这样想?
对这样的考生与家长来说,他们已经拿下了人生另一个考场的满分。
这是从废墟中捡起课本的孩子,这是从废墟中重新站起的父母,这是从废墟中走向明天的大考。11时15分,离考试结束仅剩15分钟。家长们在车里有些坐不住了,龙女士也随“陪考军团”拥在考点门前等待孩子出来。这时,龙女士的手机响了,是儿子的班主任韩老师打来的。韩老师告诉她,他们班的学生考完以后在食堂吃饭,然后午休,就不出来了。这样的考虑周到、关怀入微,似乎如此平常,而又非比寻常。
还有这道“非常考题”———11时30分,首场考试结束。一些考生陆续走出考点和等待他们的父母见面。几名学生说,这次作文是以“我最想说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不少学生联系了这次地震,一个女孩写的是“感谢最可爱的人”,献给抗震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另一个学生写了“妈妈,我爱你”,诉说了地震中的亲情。也有一些学生避开了地震的题材,“我的题目是‘生命的调色板’,我用红、白、蓝分别象征我欣赏的3个生命,他们是李白、屈原和邰丽华。”
温暖、昂扬,考场内外,都在作答。